中肛网
今日焦点

于无声处见真谛

来源:中肛网阅读:0

在紧凑而简约的办公室,刚坐完诊的贺平教授与我们见面了。人说“闻名不如见面”,真是不余欺也。说话简洁明快,语速稍快,透着自信,见记录有点跟不上,又稍稍放慢语速或者轻啜一口香茗,真不愧是阅人无数的导师。

直面现状 坦言发展

开门见山,我们的谈话直奔主题。面对便秘学科的现状,贺教授坦言,不容乐观。从便秘学科的产生一开始就面临窘境。最早没有这门学科,但是在诸多学科的实践中又不可避免的与它产生纠缠不清的关系。老年病科、消化科、慢性病等等患者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便秘症状,其产生的原因和病因机制到如今都还不清楚,可以说是有多方面综合的因素产生,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人群。加之在生活中,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也会产生一部分的便秘患者。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便秘患者有症状和病痛,却无法找到相对应的专门科室来解决问题。便秘患者的身心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在部分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的倡议下,在济川医院(成肛医院的前身)的大力推动下,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才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便秘病区”,经不断发展和完善才有今天便秘学科的提出。


便秘危害

谈到便秘学科的发展,贺教授更是不吝言词,侃侃而谈。由于对便秘的认识不足,很多人还停留在痔疮的观念上,不加以重视,最终导致出现严重问题。便秘的发病率、出现率是极高的,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其危害却是严重的,轻者引发身体不适,腹胀、腹疼等症状,重症因排便不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伤害,甚至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后果。便秘患者遭受的身心折磨,使自身苦不堪言,还因此给家庭和以其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层面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便秘疾病的认识,弄清楚发病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对广大民众加强教育和引导,引起重视,防微杜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便秘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论

谈到肛肠方面的疾病,贺教授引经据典的说明了它与全身疾病的关系。“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语出《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中医内经的这句话,客观而准确的阐明了全身为一个整体的理论。

魄门的开闭、大便的排泄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肺气的宣降,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通降,肝气的调达,及肾气的固摄。其与五脏在生理上、病理上密切相关。这一理论,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肛肠疾病与全身各个部位均有关系,不能独立的将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来对待。比如便秘和脱肛就有可能引发慢阻肺,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当然,如果肛门和直肠出现不适,也可能与人体某个部位相对应的疾病有关。这不是简单的某个部位与某个脏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所以,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一定要贯穿一个全局观,要树立肛肠治疗与全身关联的观念。要站在辩证施治的哲学高度以及微观与宏观的整体观高度上,重视肛肠疾病的治疗与保健,绝不能将其分割与独立起来。

养生无法绕开的问题

提到养生,人们想到的都是饮食、运动、环境以及医疗保健,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人吃五谷杂粮,永远无法绕开“五谷轮回”的问题。

贺教授称,人到中老年,由于功能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痔疮等原因,导致人体胃肠道整体功能衰退,进而出现出血、脱垂、变异等症状;同时也因为胃肠道力量不足、大便通过时间变长、过滤功能不足等原因,导致胃肠道表现出肠道炎症,微生态的改变、免疫功能的下降等等,也增加了肠道患病的几率。

所以,老年朋友在养生时首要的便是要建立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上的多元化,粗粮蔬菜的搭配,丰富人体吸收各种有益成分;适量的运动,正确的膳食结构,多饮水。还要注意适宜时令的变化,随四时的改变而改变,不要固守习惯,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四季以及时令的变化,适应环境的改变,符合“天人合一”之意。

最后,贺教授提醒:要注意观察自己身上的细微变化,对一些小的症状不要忽视和大意。要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做到“治未病”。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进行排除和筛查。

贺平,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副院长,第二批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榜样中国·四川十大外科名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委会会长。

提出慢性功能性便秘“秘由心生”学说,“提壶揭盖”治疗理念等。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和出口梗阻,独创“改良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并配合“三仁汤加减”等中医药调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阅读 80%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中肛网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