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肛网阅读:0次
腹泻,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情况。在一次中秋节后,65岁的他却死于一次看似普通的腹泻。而腹泻前,他只吃了一块月饼。
基于此,患者的主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急诊科范志伟泣血写下一份案例,想借此提醒广大民众和医生:腹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案例:一个月饼引发的抢救
作为医生,当我决定把这个悲惨经历写下时,内心是沉重的!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希望这起死亡病例能给所有人敲响警钟,能让更多的人尊重医学,理解医生。
这是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腹泻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急诊。
在看见他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病重的气息,意识到了那些潜伏的致命威胁。
但即便这样,我还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五个小时后内心沮丧到身心俱乏。
患者的主诉既明确又直接:“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一小块过期的月饼。”
这不奇怪,近来随着季节变化,来看急诊的腹泻患者不在少数。
我开始问诊,但很快被患者妻子打断了。她说:“能输点消炎药吗?”
我告诉她:“我要首先明确病情,才能对症给药。”
而患者有些苍白的脸色和过低的血压引起了我的重视:“血压太低,已经休克了,要做个心电图检查,再抽血化验一下。”
“他没啥病,就是吃坏肚子了!”患者妻子态度意外地坚决。
家属不肯配合,而时间却毫不停留,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经过几个回合的言语交涉,我终于说服了家属,第一份心电图也随之出来了——没有明显异常。
我松了口气,准备开医嘱,但就在这时——离做完第一份心电图仅仅3分多钟,患者的病情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他出现了室颤。
我和护士赶紧用各种方式进行抢救: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
但遗憾的是,最终我们没有敌过死神。
在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12个小时之后,患者停止了呼吸。
案例中透露的信息
一块过期月饼就这么夺走了一条生命。乍看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患病,更加不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病情变化。
如果说有,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那些发生在自己体内的,零碎细微的积累式变化和或许早已迫在眉睫的求救信号。
比如这位年过六旬的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很可能心脏早已存在一定问题。
而在出现腹痛腹泻后,患者和家属都没有在意。就算到了医院,缺乏医学知识的家属也抱着一种偏执的态度和医生“抬杠”,进一步耽误了治疗时间。
最终,患者因多次腹泻后电解质紊乱,加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存在,最终诱发了心脏异常,并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在中秋期间意外上演。
这些人群更应重视腹泻
实际上,对于患有心脏病或慢性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纳差、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都有可能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
甚至一部分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以腹痛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比如本案例中的患者就出现了室颤,具体原因,则是腹泻导致的严重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性室颤。
什么是室颤?
室颤,即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类型,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致使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是一种致死性的心律失常。
室颤的致死率高得出奇。80%以上的心脏骤停,都是由室颤引起的——一旦室颤时不能得到紧急救助,绝大部分患者心脏骤停3-5分钟后都会死亡。
正因如此,有慢性心血管病,以及其它心脏疾病的人群,更应加倍重视腹泻。
腹泻对高危人群的危害
是的,腹泻对患有慢性心血管病,以及其它心脏疾病的人群的危害,远大于对正常人的危害。
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心率失常:这类人群一旦出现腹泻症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就会大量丢失,随之而来的便是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造成恶性心率失常。
2、易形成血栓:短期内的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形成血环,造成冠状动脉堵塞。
3、诱发急性心梗:腹泻还会导致此类人群极度疲劳,进而使血压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腹泻的危害,大多数人觉得腹泻只是日常中的小毛病而已。
这种认知,急需改观。
关于腹泻,高危人群应注意这些
范志伟医生说:我之所以写下这篇诊疗经历,就是想告诉所有人:
如何避免高危人群发生腹泻?发生后如何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关于吃。
不要食用过期食品;不要食用生冷的食物;冰箱隔夜食物尽量不食;冰镇冷饮尽量不要食用;
此外,成都人爱吃的烧烤、田螺、小龙虾等都属于“黑名单食物”,能避则避。
2、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简单地说,就是既要休息,也要运动,具体的度依照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
3、关于心梗。
在某些时候,心肌梗死可能不会胸痛,只是腹痛。
4、关于心脏病。
严重的呕吐、腹泻、发热、出汗也会诱发心脏病。
5、我的建议
患病人群多测血压血糖,有任何异常都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心血管无小病!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