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肛网
健康速递

便便分好坏!拉完 记得回头看一眼!尤其是这5种症状人群

来源:中肛网阅读:0

据统计:95%以上的人都有拉完屎回头看一眼的习惯

别说你没有,小编不信!

不过,有非常多的专业医生表示:便便后回头看一眼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通过便便,可以直观的判断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

完美的便便什么样?

对便便成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水分占据了75%左右。

剩余的25%由人体无法消化的食物残渣(食物纤维)、自肠壁脱落的细胞、细菌组成,三部分的比例基本相同。

便便不仅仅是人体消化道排泄的废物,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观察粪便,就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程度。

完美的大便形状应该是表面很光滑,且形状和香肠或者香蕉一样。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是一种医学上的分类法,将大便分为七类。

便便不好?是你的肠道不好!

便便的特征,能很直观的反应身体健康状态,出现这3种状态,更应该多注意:

便秘:便便长时间被堆积到肠道中,又干又硬,需要多喝水,多吃蔬菜。

腹泻:造成腹泻的原因很多,若症状不改善,应该立刻去看医生。腹泻期间内,应该多吃容易吸收的食物,多吃蔬菜,避免高脂肪蛋白的食物。

软硬掺杂型:腹泻与便秘交互发生,可能是生活不够规律,最近压力过大。

不管是哪种症状,久而久之对身体都不好。长期便秘会引起肛门直肠疾病,例如:直肠炎、痔疮。

经常腹泻会导致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障碍,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贫血。

也会有人非常疑惑:我原先肠胃很好,但几次不适之后,吃药也只能管一阵子,肠胃越来越敏感,稍不注意饮食马上又不舒服了。

这是为什么?

排除疾病的可能,肠道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被破坏了。

便秘、腹泻等都会导致体内有害细菌增长,肠道内菌群失衡。

肠道可以说是人体内做大的细菌培养基。

人体内90%的微生物菌落居住肠道,肠道细菌数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

肠道内的菌群分为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种。

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有助于改善肠道结构,同时也能起到防止抑制有害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当肠道内的三种菌群保持动态平衡时,肠道就处于健康状态。

如果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的状态,很有可能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偏高,菌群已经失衡了。

如何拉出完美的便便

想要拉出完美的便便,就需要肠道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肠道经常不适的人群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吃对食物

想要便便排出,摄取足够的食物纤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各种绿色蔬菜,以及海藻类、豆类食物。

2、生活要规律

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均衡,适当锻炼,心情好。

毕竟现在好多人肠胃不适,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不按时吃饭、顿顿外卖蔬菜摄入不够。

3、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就像肠道清洁工,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能分解有害物质、抑制病菌。

在1965至2008年之间,至少进行了3000项关于益生菌的临床研究,几乎没有副作用报道的同时,很多研究表明:

益生菌有助于肠道维持长期的健康生态,对腹痛、腹泻、便秘等有长效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以下5种症状的人群,建议考虑补充益生菌:

1. 便秘、腹泻、肠胃敏感人群

2. 经常聚会、饮食油腻不消化

3. 频发出差、加班,饮食不规律、水土不服

4. 进行过抗生素治疗,提高免疫力(抗生素破坏肠道正常菌群)

5. 早产、剖腹产、有腹泻/湿疹/过敏的宝宝

怎么选择益生菌?

有人问了:不少酸奶、饮料都宣称添加了益生菌,喝酸奶可以补充益生菌吗?

酸奶和饮料很难达到补充益生菌的效果,想要达到效果,益生菌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 优质菌种、配方的效果更好

酸奶中的益生菌,大多都是人类选择易于量产的菌种,并不是我们肠道中常见的微生物。

因而,大多数益生菌产品中的益生菌并不能融入人体微生物组(指人体内微生物的集合体)。

目前经过实验室认证的有两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等菌种,经过人体采集、培养后效果相对更好。

2. 保持活性,且数量充足

补充益生菌想要达到效果,需要每次至少补充50—100亿以上。

酸奶中的益生菌浓度很低,而且,益生菌厌氧、怕高温,大多数在接触空气一段时间、或超过40℃之后,都会失去活性。

很多酸奶产品虽然宣传含有上百亿益生菌,但多为出厂时的数量,经过运输、储存后,活性和数量都会大大减少。

3. 能长期存留在肠道内

在服用一段时间后,益生菌仍然能够存留在肠道中,才能起到补充益生菌的效果。

一些饮料、补充剂,虽然含有益生菌,但益生菌遇到胆汁胃酸时会死亡,失去作用。

相比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益生菌胶囊是最好的选择,能够较好的保存益生菌的活性。

同时建议选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这两种菌耐酸性很强,可以活着到达肠道,具有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

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多吃一些蔬菜补充膳食纤维,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关阅读 80%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中肛网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