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肛网阅读:0次
根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人数67.91万,平均46秒就有一人新发胃癌,死亡人数为49.8万,平均63秒就有一人因胃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1/3的疾病可通过有效的预防保健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有效防控,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内镜下行早期胃癌微创治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91%。
在日本和韩国,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50-80%,然而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仅占胃癌的5-10%左右。
胃癌预防——筛查手段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胃癌发生分为五部曲,如下图所示:
而不同的状态其治疗方案不同,根据1998年维也纳胃肠上皮肿瘤病理分型标准,见下表,根据不同内镜和病理诊断,选择不同的临床处理方式。
如果我们把疾病控制在早期胃癌之前的任何一个状态,并加以干预,定期复查,就可以很好的预防胃癌的发生。而我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胃癌筛查方法主要二类:血清学筛查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
目前,胃镜结合胃黏膜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为侵入性,不适用于普查和筛查。
因此迫切需要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监测的检查方法作为胃癌筛查手段,以及在萎缩性胃炎阶段予以诊断并监测病变发展变化。
胃功能血清学检查——准确筛查早期胃癌的利器
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HP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胃功能检测是一种通过抽取人静脉血2~3ml(空腹),测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的方法,其核心指标为G-17,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
血清胃泌素是由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人体中95%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酰胺化胃泌素,其中80%~90%为G-17,5%~10%为G-34。在以胃窦萎缩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黏膜萎缩可导致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循环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血清标记物,研究表明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为5.1 pmol /L。G-17与胃窦萎缩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PG (胃蛋白酶原)为胃黏膜分泌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前体,主要分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主细胞和胃底腺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除由主细胞分泌外,亦可由泌酸腺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Brunner 腺产生。PG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亦可明确萎缩累及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与胃窦、胃体慢性炎症的活动和程度呈正相关,PGR(PG I/ PG II)与后两者呈负相关。以下曲线图显示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的关系。
1.胃蛋白酶原(PG)检测:
包括三项指标:PGI,PGII,PGR(前二者之比值)
PGI浓度和(或)PGI/PGⅡ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使用PGI浓度≤70ug/L且PGI/PGⅡ≤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ug/L且PCI/PGⅡ≤7.0。
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的分级
A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B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C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D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当萎缩仅局限于胃窦时,PGI及PGI/PGⅡ比值正常。血清PG水平在短时间内较为稳定,可每5年左右重复进行检测。本部分检测不针对胃食管交界癌(贲门癌)。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血清G-17检测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血清G-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部G细胞数量。因此,高胃酸以及胃窦部萎缩患者的空腹血清G-17浓度较低。与血清PG检测相结合,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
因此,建议联合检测血清G-17、PGI、PGI/PGⅡ比值及HP,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
3.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俗称肿瘤五项)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因此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是我国自主发现的胃癌肿瘤标志物,MG7抗原表达在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阳性率依次为40.5%、61.0%和94.0%,且胃癌前病变MG7抗原的假阳性率仅为12.8%,可能提示胃癌的高风险。
MG7抗原作为单一生物标志物在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评价其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4.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由于不能确认是否是现症感染,故临床上多采用更为准确、便捷的碳13、14呼气试验。
小结:
为了进一步减少早期胃癌的漏诊率,抽血+胃镜+病理才是发现早癌最好的方案。
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建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图: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