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肛网阅读:0次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的独特功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际医学模式逐渐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的时候,它更彰显出极其巨大的价值。中医药是中华名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繁衍生息的保障,是科学,是技术,也是文化和哲学。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发展,历经坎坷,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在人们的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得以检验,得到社会公认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医药是“四大发明”之之外中国人对世界作出的又一大贡献。
然而直至目前,中医药在国际医学领域尚未能占有应得的地位,甚至西方一些医药巨头已经着手从立法、认证、中药配方专利化等方式,抢夺中医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及未来市场制高点。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中医药,不仅关系到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提振民族和文化自信,还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医药文化面临危机
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生物医学逐渐占据垄断地位,中医药文化的危机日渐凸显。
在内部,中医药的理论和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传播,临床上实际已经极大地被边缘化,中医药特有的师承体制几乎被西化的教育体制冲击殆尽,深为有识之士所诟病的“中医药现代化”某种程度上说极大地让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走进误区、陷入混沌。
对外,中医药文化传播中文化精髓折损,知识产权屡屡被恶意抢注,中国本该具有的中医药标准制定权也显得岌岌可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强势文化挤占弱势文化生存空间成为国际“流行病”,中医药文化同样受到威胁,受到压制。如何在保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中华文化文明建设,打造中华民族品牌,强大中华文化符号,发展壮大中医药文化产业实力,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大事。
中医药文化传播价值巨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在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例如孔子学院已经在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不少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因为东西方哲学基础不同、文化传统迥异,特别是东西方经济和技术实力悬殊,这种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的文化传播,并不能即时给较广泛的人群带来现实利益,所以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考虑,最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短时间内即可展现出独特疗效和价值的中医药不失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之一。因为中医药不是单纯的中医和中药,它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生活质量,并且是一种生存方式,蕴含了和合文化的丰富思辨。如果通过传播中医药来传播中华文化,以中医药具有的独特保健功效、擅治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来吸引百姓,在中医药治病的过程中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自然、平和的态度,而且是通过每个人身体感受来体验它的真切效果,通俗地讲就是因为“接地气”所以有灵气,传播效果自然不同。
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
党和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与推广。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接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促进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打造健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明确提出:把发展中医药纳入国家战略。
尽管有不少政策支持,但目前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提倡多年的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并未真正落实,反而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药市场不断萎缩,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专家反映,当前在各种具体法规、政策、制度、措施中,都存在不符合中医药规律甚至带有歧视性的规定,阻碍和束缚了中医药的发展,如用西医的标准考录中医执业医师,按照西医医院的模式审批中医院,用西药的理论、标准和方法来评审中药等。中医药和现代西医学既然是两个独立的体系,那我们必须坚持起独立的中医药体系,绝不能让现代医学牵着中医药的鼻子走。
在外国,已经有92个国家颁布了传统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对其本国的传统医药进行保护。印度为了推广瑜伽,有专门的瑜伽部长,印度总理更是在国际瑜伽日身体力行大秀瑜伽操。而我国的现状不仅与中医药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也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
显然,完善中医药立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然而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还在审议中,一些现行的相关法规条例因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致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建立适合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其次,中医药应当创建世界标准。既然是中医药,当然应该由中国人独立建立标准。加快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自建世界标准是摆脱目前中医药发展困境的重要出路。中医的效果不应由西医来评价,中药不能都按照西方国家标准来研发生产,因为中西方文化和中医药理论体系差异巨大,曾经引发轰动的《刮痧》的创作,并不是胡思乱想出的结果,也正从另一面说明,“中医药国际化”正使中医药发展逐步陷入追随西方的被动局面。中医药不是中医们的中医药,而是全国人民的中医药,甚至是全人类的中医药。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它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杨向东教授
作者杨向东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首届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编者注
[首发时间:2015年12月10日]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