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肛网
热点关注

李咏因癌去世 三级预防解密癌症年轻化原因

来源:中肛网阅读:0

10月29日上午,哈文法图麦的妈妈 发文称主持人李咏去世:“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李咏1998年开始主持《幸运52》。 2002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3年开始主持《非常6+1》。

 

 

发布微博的是李咏的妻子哈文,她是李咏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同学,俩人育有一女。

而当小编看到博文中的“永失我爱”这4个字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那股无力与哀思。

这不仅是哈文的情感,更是通常情况下人类面对癌症的真实处境。

此前,已经有多位央视主持人或家属因患癌症中断在央视的工作。

去年7月,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年仅55岁。

朱迅,2007年因为甲状腺癌暂时告别央视主持舞台,住院治疗。不过有报道说她癌症已治愈。

2009年,央视主持人罗京患癌去世(淋巴癌),年仅48岁。

2013年,央视主持人王欢患癌去世(乳腺癌),年仅41岁。

2015年,央视主持人方静患癌去世(胃癌转肝癌),年仅44岁。

郎永淳,2015年9月2日播完最后一期《新闻联播》后离职,据悉起因是妻子患乳腺癌,央视的薪水让他难以支付高昂医疗及生活费用。

柴静,2013年底,起因是其刚出生的女儿被诊断患有肿瘤。

没有健康,一切归零

实际上,近年来因癌症医治无效而去世的公众人物还有很多。

梅艳芳,2003年宫颈癌把她带走了!

陈晓旭,从乳腺增生开始到乳腺癌,2007年也走了!

王均瑶——均瑶集团董事长,2004年11月因患结肠癌去世,享年38岁。

杨德昌——中国台湾著名导演,于2007年6月因结肠癌去世,享年60岁。

陈鹭芸——女篮前国手,于2015年12月因结肠癌去世,享年38岁。

陈习娟——著名斯诺克球员丁俊晖的母亲,于2017年1月因直肠癌去世。

 

 

他们都在用生命向大家敲响警钟:人是1,其它都是0,沒有了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没有健康,一切归零。

根据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其中消化道癌症最多,包括: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我们必须承认,以上一组组可怕的数字背后,正是大众对癌症知识和防护意识的欠缺。

记者在采访肖晓琳的儿媳时,其儿媳透露,肖晓琳的遗言是:“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而事实上,确如肖晓琳所言,健康不能忽视,是我们宣传得还不够,是我们的意识还不强!!!

 

 

早防早查早治:40岁要查,50岁没病也要查

现代医学体系中,疾病预防的概念不只限定于疾病未发生的阶段。而是贯穿于疾病发病及治疗始终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策略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

这可能是大家口头上“预防”的含义,即“治未病。” 减少致癌因素的暴露。

吸烟是膀胱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已知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就不吸烟或者戒烟,就是一级预防。二手烟也是致癌因素,如果你吸烟,请至少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

预防宫颈癌,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

少吃熏制的或腌制的食品,含有亚硝酸盐等成分复杂的致癌物。

减肥可能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风险。

多吃蔬菜有可能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

遗传层面的危险因素,天生的,预防起来更困难。安吉丽娜朱莉因乳腺癌高危基因而切除乳房,就是针对遗传危险因素的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国内也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国外文献多指早期诊断(early detection)。主要是开展针对高危癌症人群的筛查(screening)、定期的健康体检。具体到每一种癌症,高危人群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

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积极治疗,改善症状,避免复发转移,避免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即使确诊癌症,遵医嘱、积极检查和治疗也是预防进展和恶化。

请注意!在所有上述探讨预防的措施和结果时,我们的措辞都是“如果……可能……”。 换句话说,即使一个年轻人远离所有已知的致癌因素,也不能确保他不会生癌。因为致癌因素、致癌机制远未明确。即便可以预防所有的外在致癌因素,还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很难预防。

预防的本质是用当下明确的措施,交换未来可能的获益。即便如此,当我们面对明确的、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时,最明智的方法还是积极参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风险。

不要等到因癌症变得倾家荡产时才后悔莫及,不要等生命逝去再来缅怀,我们真心希望朋友圈中那些“救救我父亲”、“救救我家人”的公益众筹信息越来越少,愿所有人健健康康!

相关阅读 80%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中肛网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