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肛网阅读:0次
新冠病毒发生两个多月以来,公众担心病毒是否在快速变异,会不会杀伤力更强。中国科研团队最新论文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
论文作者推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事实上,病毒的变异一直都在发生。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名研究人员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RNA病毒跟人的基因不一样,在复制过程中没有校准机制。”从进化角度来说,病毒的进化要对自身有利,把自己变得更“毒”,会把宿主杀光,自己也无处藏身,不利于繁衍。但传播速度更快,显然是SARS-CoV-2的利器。
L型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毒力也更大
以上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于3月3日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陆剑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但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相对古老的S型新冠病毒并没有因为在人群中传播的时间更长,而感染更多的人。基因组数据表明,感染S型的比例占30%,反倒是相对年轻的L型新冠病毒的感染比例占70%,而且每个L型病毒株比S型携带了相对更多的新生突变。
基于上述反常现象,作者推测,L型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或者在人体内复制更快,因此可能意味着其毒力也更大。
患者可同时感染L型和S型病毒
此外,论文显示,研究过程中从绝大多数患者提取的病毒株的第8782位和28144位点均只显示C碱基或T碱基,即只感染了L型或S型中的一个病毒亚型。但研究人员一位曾经在确诊前、近期有过武汉旅行史的美国患者分离的病毒株中发现,这两个位点均呈现了C和T的混合现象,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这位患者同时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目前还无法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性)。
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中科院从事生物信息分析方面研究工作的研究员表示,“L型看起来是突变型,从这个亚型的两个突变密码子偏好性来看,更适合人,在湖北比较多;S型是野生型,感染能力似乎较弱,但在全球范围的分布更广。”但他同时表示,由于采用的基因测序技术不一致,也有可能导致得出的数据分析有偏差。
论文作者特别指出,病毒不同亚型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本可通过把基因组数据和病例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加强证据等级。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者无法得到患者资料,也无法得到更多基因组数据。
此前,曾有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携带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相似,在基因组层面相似度高达96.2%。对此,上述论文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先前研究认为蝙蝠RaTG13和新冠病毒在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上只有4%的区别,但更有意义的比较方式是比较基因组上中性位点的差异。新冠病毒与RaTG13的区别要比原来认识的大很多,遗传距离相当于人与黑猩猩区别的14倍。
巴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病毒已开始突变
此外,近日,巴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其研究人员也表示:病毒已开始突变。
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南美洲的巴西在2月26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该患者曾前往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旅游。日前巴西科学家与英国科学家合作,紧急针对该名61岁的患者进行“冠状病毒基因定序”,结果发现其体内的新冠病毒同武汉公布的病毒基因相比存在3处不同,表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已经发生突变。
这份题名为《First report of COVID-19 in South America》(南美洲首份新型冠状病毒报告)的论文中指出,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这株巴西 “Brazil / SPBR1 / 2020 “病毒的基因组,跟中国公布的 “Hu-1参考菌株 “有3处不同,表示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开始突变。而这些突变中,有两处跟德国慕尼黑群聚传染事件中提取的病毒 “德国/ BavPat1 / 2020菌株 “非常接近。结果表示,在欧洲传播的新冠病毒已经跟原本在中国传播的病毒有所不同。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意大利只公布了一个病毒基因组序列,来自一位东亚地区的女游客,属于 “境外输入病毒 “。但随着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有必要针对意大利本土病例重新进行病毒分析。 “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正好是出现第一例意大利本土病例的地方,所以我们分析的病毒基因或许可以代表新的发现,包括病毒的变异。 “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