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肛网阅读:0次
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在《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中对中药处方的开具提出要求。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药处方。其他类别医生开具中药处方需要符合一定条件。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符合三种情形之一的,既可以开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中药饮片处方:
1.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
2.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
3.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25万全科医生和90万乡村医生,可以开具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延续使用中医师开具的中成药长期处方。
而早在几年前,很多医药领域专家已经在呼吁这种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主任张洪春就曾提出,西医开中药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张洪春认为,开出中药处方,必须考虑到辨证施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等理论,但这些理论大部分西医搞不懂,而且对中药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也知之甚少。
《通知》称国家卫健委同中医药局在各地报送的省级推荐目录基础上,形成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供各地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使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药品临床使用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重点将纳入目录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医疗机构校验、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公示。对纳入目录中的全部药品开展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加强处方点评结果的公示、反馈及利用。对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的品种,采取排名通报、限期整改、清除出本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等措施,保证合理用药。对尚未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做好常规临床使用监测工作,发现使用量异常增长、无指征、超剂量使用等问题,要加强预警并查找原因。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据发改委2017年医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数据,2017年全国中成药生产主营业务收入达5735.8亿元,占医药产业比重为19.2%,在医药产业全类别中仅次于化学药品制剂生产的比重28%,排名第二。《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共360.7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仅57.5万人,仅占整个群体的15.9%。如此一来,限制中成药的处方权限将对我国中成药销售带来不小影响。但同时,西医多开和错开中药的现象也将大幅度减少。
我们的目标永远都是合理用药,把这个费用当中不合理的成分挤掉,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用于薪酬制度的改革,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又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国家医保的经费也保证能够真正用在刀刃上。
2019年5月1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其发起的“改善服务、提升质量、控制费用”三联动行动中,即加入了严格控制中药饮片大处方,以及强化单方中成药数量限制等内容。(详见《北京严控中药饮片大处方,3500亿市场将生变》)
业界分析,以此次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发文为契机,北京市针对中药饮片、中成药的控费行动,或将在全国范围迅速铺开。中药市场将迎来巨大冲击。事实上,中医药因其“简便廉验”的特征,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对象。
2014年,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领导的认可。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已经对中医药十五年的发展做出战略部署。2017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更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据行业统计,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经从1996年的200多亿元,迅速发展到了2017年的接近9000亿元。在流通领域,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全国31个省市超2万亿元的医药销售总额中,中成药占比达到14.97%,中药材占比为3.05%。也就是说,整个中药产业销售总额达到36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2994亿元。
此次发布的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还仅仅是化药和生物制品,显而易见,不久还会有大批中药、中成药品种被列入重点监控范围。届时,中药市场的洗牌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大批小、散、乱中药企业将遭淘汰。
如何加速推进合理用药步伐又能引导中医药产业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是每一位中医药产业人不得不要面对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学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多因素复杂疾病、慢性病、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有突出疗效。但中成药在大医院受限,滥用是其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动辄过半的回扣驱使下,中成药一直深受临床“厚爱”,也激发了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增速。到2018年,我国仅中成药的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因此,如何在促进中成药下沉的同时,避免新的滥用,也成为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业界认为,除了加强对中医理论学习外,未来或将有更多的规范性文件出台。
分析预测对于中药市场可能变化:
1、刚需型、急救重症中成药应聚焦三级医院,替代普通价值低的中成药实现销量长期增长。
2、普通中药注射剂逐渐被同类口服替代。
3、专科中药注射剂(如眼科、肿瘤、儿科等)在专科专病领域精耕细作,依然能实现销量稳定。
4、慢病类中成药渠道下沉,在医联体闭环内,专注基层医疗机构,量升价跌,实现销量井喷。
5、专科口服中成药(如儿科、肿瘤等)影响比较小,依然能长期增长。
同时,随着4+7仿制药价格大跌,慢病配备使用率的提升,部分中成药会加速转向零售市场。离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就不是中药了。卫健委的新规定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西医开中药,而是鼓励包括西医大夫在内的其他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理药性,用好中成药,规范处方管理,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声明:本站所有疾病知识及疾病咨询仅供患者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
主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APUC)
版权所有:中肛网
蜀ICP备19029548号 川卫网审[2010005]号